[1] 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马俊驹,陈本寒.物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董安生,施允丹.论不可量物侵害分类及容忍义务[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1):98-101.
[4]胡中华. 德国不可量物侵害责任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88-91.
[5]黄 风.罗马私法导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王旭光,范明志.物权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7]王友军,李 萍.论不可量物侵害及其救济[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0(4):89-92.
[8]佚名.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9]佚名.魁北克民法典[M].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陈华彬.法国近邻妨害问题研究[C]//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11]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2]王利民.物权本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3]张平华.不可量物侵害的私法救济[J].法学杂志,2006,27(6):41-44.
[14]王利明,尹 飞,程 啸.中国物权法教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15]傅 穹,彭诚信.物权法专题初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16]陈华彬.对我国物权立法的若干新思考:兼评2004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委员长会议审议稿)[J].金陵法律评论,2005,春季卷:10-22.
[17]柳经纬.民法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8]韩 松,姜战军,张 翔.物权法所有权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