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定广.创造与贡献:世界体系视域中的“中国道路”[J].社会科学,2010(6):12-19.
[2]阮瑶,张瑞敏.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经济伦理特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实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5-15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陆汉文.我国扶贫形势的结构性变化与治理体系创新[J].中共党史研究,2015(12):12-15.
[7]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09(5):93-97.
[8]姚云云,班保申.新常态下我国农村人文贫困识别——“包容性发展”价值理念的解释[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36-43.
[9]孟庆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促进人权事业发展[N].人民日报,2016-10-18(16).
[10]韩俊.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解释模式[J].中国扶贫,2016(22):8-11.
[11]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2]习近平.习近平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30(1).
[13]张莹,杨丽娜.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N].人民日报,2016-02-04(1).
[14]梁发奎.论“列宁主义”从苏俄到在中国的出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44-50.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6]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N].法制日报,20130902(1).
[1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EB/OL].(2015-12-24)[2018-12-12].http: / /www. jingzhunfupin. com / yaowen /2015 /1224 /8522. html.
[18]梁伟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追求[N].人民日报,2014-10-28(7).
[19]许源源,邹丽.非政府组织农村扶贫:制度优势与运行逻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25-128.
[20]杨小柳.参与式扶贫的中国实践和学术反思——基于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调查[J].思想战线,2010,36(3):103-107.
[2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N].光明日报,2016-02-17(1).
[22]张磊.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1949~2005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3]习近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N].中国青年报,2015-01-01(2).
[2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5]黄发红,李晓宏,杨俊,等.“中国减贫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和持续改善民生[N]. 人民日报,2019-03-10 (3).
[26]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7]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9-18(1).
[28]汪洋.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N].人民日报,2015-07-26(2).
[29]徐文林,罗红梅.增强精准扶贫实效性[N].西藏日报,2015-12-23(2).
[30]顾仲阳.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1).
[31]孙超.“支持中国南南合作,借鉴中国经验”——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J].中国发展观察,2017(Z2):54-58.
[32]金墉.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EB/OL].(2017-10-13)[2018-12-12]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10-13/8351581.shtml.
[33]李富根,焦梦.国际专家眼中的中国扶贫[EB/OL].(2017-06-26)[2018-12-12].http://www.sohu.com/a/150144018_162758.
[1]焦泰平.中国道路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01):20.
JIAO Tai-ping.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oad culture and its
research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12(02):20.
[2]王国良.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8(04):107.
WANG Guo-liang.Glob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road[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6,18(02):107.
[3]李邦邦.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哲学思考[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02):78.
LI Bang-bang.Philosophy consideration to Chinese urbanization[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5,7(02):78.
[4]马建,冯镇,邱军领,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变迁及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20(06):38.
MA Jian,FENG Zhen,QIU Junling,et al.Transformations and inspirations of technology in Chinese roa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8,2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