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3-10.
[2]张文显.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5):8-10.
[3]黄晓春,周黎安.“结对竞赛”: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种新机制[J].社会,2019(5):1-38.
[4]周振超.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条块关系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19(3):143-149.
[5]王志勇.自由裁量权异化在中国的表现与成因[J].学术月刊,2015(5):92-100.
[6]陈潭,梁世杰.组织动员,社区学习与应急治理——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响应范式与实践逻辑[J].社会科学,2021(12):37-44.
[7]汤金金,孙荣.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从惯性治理到动态治理[J].社会治理,2018(10):80-86.
[8]吴志攀.“互联网+”的兴起与法律的滞后性[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3):39-43.
[9]孙笑侠.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1):1-8.
[10]范柏乃,林哲杨.政府治理的“法治-效能”张力及其化解[J].中国社会科学,2022(2):162-184.
[11]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2]田凯,赵娟.组织趋同与多样性: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的发展脉络[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3):172-180.
[13]孙荣,汤金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国的理解与实践[J].情报杂志,2017(10):195-201.
[14]霍春龙,包国宪.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的制度有效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1):15-18.
[15]蔡禾.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对周雪光、冯仕政二文的再思考[J].开放时代,2012(2):135-143.
[16]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54.
[17]赵媛媛,黄迪民.“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基层治理法治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5(4):88-93.
[18]陈柏峰.中国法治社会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9(1):65-88.
[19]罗峰,徐共强.基层治理法治化视野下的权力清单制度——基于上海市两个街道的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58-168.
[20]卢福营.基层社会治理的政府创新应当法治化[J].浙江社会科学,2014(12):7-10.
[21]李占宾.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及法治化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6-21.
[22]郭庆松,陈奇星.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上海的实践与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5(7):50-54.
[23]叶敏.城市基层治理的条块协调: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来自上海的城市管理经验[J].公共管理学报,2016(2):128-140.
[24]陈亮,李元.去“悬浮化”与有效治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与类型学分析[J].探索,2018(6):109-115.
[25]黄晓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实践与理论思考[J].党政论坛,2017(3):17-20.
[26]陈寒非.嵌入式法治:基于自组织的乡村治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92.
[27]董幼鸿.大城市基层综合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以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和联动联勤机制建设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6):31-37.
[28]巨云鹏.上海建设“一网统管”平台,让城市更智慧一块屏里的社会治理[N].人民日报,2020-04-29(11).
[29]张成岗.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发展、风险挑战与秩序重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8(5):42-52.
[30]戚学祥.超越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风险及其治理[J].南京社会科学,2020(1):87-92.
[31]马长山.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6):47-55.
[32]郑容坤,汪伟全.人工智能政治风险的意蕴与生成[J].江西社会科学,2020(5):217-225.
[33]欧阳静.运作于压力型科层制与乡土社会之间的乡镇政权 以桔镇为研究对象[J].社会,2009(5):39-63.
[34]郑生竹,李雄鹰.基层“属地管理”之惑:要管没权,不管“背锅”[J].半月谈,2018(18):2.
[35]周少来.权责不等、层层加码、前途无亮…如何破解乡镇治理“体制性困局”[J].半月谈,2020(3):4.
[36]彭勃,刘旭.破解基层治理的协同难题:数字化平台的条块统合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2(5):42-56.
[37]胡业飞,崔杨杨.模糊政策的政策执行研究——以中国社会化养老政策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5(2):93-105.
[38]李瑞昌,侯晓菁.方案导向的非常规公共事务治理——以中国早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6):4-14.
[39]赵阳.“痕迹主义”:形式主义新变种[J].党员文摘,2018(9):12-24.
[40]陈朋.基层治理困境的体制性症结初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13(7).
[41]杨光斌.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117-123.
[42]刘欣,胡安宁.中国公众的收入公平感:一种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解释[J].社会,2016(4):1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