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2]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9年的华北[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刘薰宇.中国教育之危机[J].教育杂志,1927(1):1-5.
[4]佚 名.教育司不准设立“变相私塾”[N].新公报(增刊),1923-05-18.
[5]祝其乐.乡村教育调查报告[J].中华教育界,1925(10):1-10.
[6]佚 名.安徽省教育之现状[N].申报,1945-04-20.
[7]陈 鸣,朱自锋.中国教育经费论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8]古 楳.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不是民众的[J].中华教育界,1932(10):25-38.
[9]何其隆.给小学教育研究会一封信[N].新公报(增刊),1923-05-17.
[10]王学孟.义务教育师资问题之检讨[J].中华教育界1937(12):23-32.
[11]江源岷.江苏地方小学教员资格的统计研究[J].江苏教育,1932(3/4):2-7.
[12]立法院编译处.中华民国法规汇编:教育[M].北京:中华书局,1939.
[13]张 研,孙燕京.民国史料丛刊:第1037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14]丘学训.中国农村教育的危机[J].教育杂志,1930(2):1-16.
[15]王 倘.乡村教育视导问题[J].教育杂志,1935(1):327.
[16]宋廷采.农村经济之没落与吾国教育之前途[J].江苏教育,1933(1/2):12-16.
[17]佚 名.教部调查小学待遇分配概况[N].申报,1935-07-03.
[18]钱义璋.小学教师实际生活调查[J].中华教育界,1941(12):1-13.
[19]李楚才.小学教师的生活问题[J].中华教育界,1928(6):1-12.
[20]佚 名.浙江省二十年度教育统计[N].申报,1933-10-04.
[21]吴福元.中小学师资训练问题[J].中华教育界,1937(7):97-110.
[22]立 人.教员与叫员[J].江苏教育,1932(3/4):5-9.
[23]李锡珍.啼饥号寒之生活[J].中华教育界,1933(8):13-28.
[24]佚 名.蒋委员长讲教育救国[N].申报,1933-03-05.
[25]周 尚.对于民国教育经费的几点意见[N].申报,1947-02-26.
[26]张 研,孙燕京.民国史料丛刊:第1038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27]佚 名.外人对于中国教育之观察[C]//阮 湘,李希贤,吴秉钧,等.中国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1839.
[28]佚 名.中央补助补助教育经费[N].申报,1935-07-01.
[29] 佚 名.中央补助之教费[N].申报,1936-07-08.
[30]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M].修订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1]佚 名.二十三年度全国各省市各项教育经费统计[N].申报,1937-03-19.
[32]王学孟.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问题之检讨[J].中华教育界,1937(8):35-46.
[33]徐明聪.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4]佚 名.昨日教职员代表会议纪事[N].新公报(增),1923-05-21.
[35]佚 名.教职员代表请愿情形[N].新公报(增),1923-05-22.
[36]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7]梁漱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C]//梁漱溟.教育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43.
[1]史红帅.民国西安城市水利建设及其规划
——以陪都西京时期为主[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03):29.
SHI Hong-shuai.Urba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plan of Xi'an in
Repulic of China
—focus on the period of Xi'an as auxiliary capital[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2,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