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卫平.专家证据的可采性:美国法上的判例和规则及其法理分析[J].环球法律评论,2005(6):709-718.
[2]张保生.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3]罗纳德·J·艾伦,理查德·B·库恩斯,埃莉诺·斯威夫特.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M].3版.张保生,王进喜,赵 滢,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王进喜.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5]贝斯特.证据法入门:美国证据法评释及实例解说[M].蔡秋明,蔡兆诚,郭乃嘉,译.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3.
[6]约翰·W·斯特龙,肯尼斯·S·布荣,乔治·E·狄克斯,等.麦考密克论证据[M].5版.汤维建,常 怡,陈 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7]季美君.专家证据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Edward J.论表象时代的终结[J].王进喜,译.证据科学,2011,19(4):470-479.
[9]郭 华.美国专家证言的可采性研究:以美国判例与立法的互动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2(8):73-81.
[10]何家弘,刘品新.证据法学[M].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