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 昊.交通运输与农业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吴衡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李 文.农村道路对减缓贫困的影响分析:重庆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4]荣朝和.论运输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吴国宝.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对减缓贫困的影响评估[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6]王思明.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7]邓德胜,祝海波,杨丽华.国外农村现代化模式对我国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7,29(2):90-92.
[8]谢军占,吕常影.亚当·斯密的公路经济理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30-32,41.
[9]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Infra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R].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0]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33(8):51-63.
[11]张 茅.关于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8,24(6):1-6.
[12]马怀礼.论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的创新[C]//荣兆梓.中国三农问题:历史·现状·未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2006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4]张 晓.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57-60.
[15]姜 源.农村公路建设引发“三农”问题的思考[D].西安:长安大学,2006.
[16]王 升,吴群琪.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42-46.
[17]段进朋,高维岳.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创新的必要性[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50-55.
[1]马超群,何艳芬.建国以来陕西省粮食生产及其作物结构变化[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02):82.
MA Chao-qun,HE Yan-fen.Changes of grain yield and the crop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P.R. of China[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8,10(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