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亚当·斯密.国富论[M].谢宗林,李华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来[M].郭大力,王亚楠,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贾开吉,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
[4]BARRO R J,SALA-I-MARTIN X.Convergence[J/O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2):1-29
[2021-10-11].http://homepage.ntu.edu.tw/~kslin/macro2009/
Barro&Sala-1992JPE.pdf.
[5]曾坤生.论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0(4):120-125.
[6]王琴梅.区域协调发展内涵新解[J].甘肃社会科学,2007(6):46-50.
[7]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4):63-70.
[8]蔡春林.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J].国际贸易,2015(1):15-21.
[9]朱孟楠,陈冲,朱慧君.从自贸区迈向自由贸易港: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兼析厦门自由贸易港建设[J].金融论坛,2018,23(5):3-12.
[10]张幼文.自贸区试验的战略内涵与理论意义[J].世界经济研究,2016(7):3-12.
[11]马超平,易露霞.推进广东自贸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与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2):9-10,12.
[12]孟广文,杨开忠,朱福林,等.中国海南:从经济特区到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港的嬗变[J].地理研究,2018,37(12):2363-2382.
[13]蔡春林,陈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区错位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商务研究, 2020,41(2): 89-97.
[14]何立峰.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引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20(7):1-3.
[15]熊坚,冯婉吉,朱罗娜.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J].管理现代化,2021(5):61-67
[16]吴欣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路径探索——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对比分析[J].对外经贸,2020(1):41-43.
[17]王恕立,吴楚豪.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吗[J].国际贸易问题,2021(6):17-31.
[18]陶珺,任春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J].广东经济,2018(10):12-17.
[19]周汉民. 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建设要内外并举[N]. 人民政协报,2021-06-22(4).
[20]蔡玲,杨月涛.自贸区政策与经济增长[J].现代经济探讨,2021(6):68-76.
[21]程翔,杨宜,张峰.中国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基于四大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案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9(3):12-17.
[22]蔡春林.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由港的互动发展[C]//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中国建设报.2018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深圳)论坛——改革开放再出发论文集(中英文双语).深圳: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018:80-81,419-420.
[23]沈晓明. 推动自贸港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N]. 经济日报,2020-12-27(1).
[24]洪嘉嘉,王爱云.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贸港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8):15-17.
[25]李卓彬.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J].中国发展,2021,21(2):10-11.
[26]赵亮.自贸试验区驱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21(3):122-127.
[27]裴广一,黄光于.海南自贸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理论基础、战略构想与合作方向[J].学术研究,2020(12):98-104.
[28]李国平,徐祯.粤琼区域协同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J].资源科学,2021,43(2):241-255.
[29]郑茜文,张辰彦,林国龙.面向自贸区的跨境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83-86.
[30]王菲易.上海自贸区跨部门协调机制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国际商务研究,2016,37(1):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