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8-12-08].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闫小培,林彰平.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3):437-445. [3]冉泽泽.基于ESDA 的经济空间差异实证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北段核心节点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7(5):28-34. [4]李丁,冶小梅,汪胜兰,等.基于ESDA—GIS 的县域经济空间差异演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5):31-36. [5]刘华军,裴延峰,贾文星.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研究——基于1992~2013年DMSP /OLS夜间灯光数据的考察[J].财贸研究,2017(11):1-12. [6]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4(8):8-17. [7]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7):37-44. [8]Barro R J,Sala-I-Martin X.Convergence across states and regions[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1,22(1):107-182. [9]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30-37. [10]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14. [11]许召元,李善同.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6(7):106-116. [12]苏治,徐淑丹.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测度——基于创新与效率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5(7):4-25. [13]张传勇,刘学良.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统计研究,2017(3):65-75. [14]戴觅,茅锐.产业异质性、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经济收敛[J].管理世界,2015(6):34-46. [15]张自然.区域差距、收敛与增长动力[J].金融评论,2017(1):94-107. [16]史修松,赵曙东.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51-62. [17]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10(1):72-84. [18]朱国忠,乔坤元,虞吉海.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J].经济学(季刊),2014(3):1171-1194. [19]孙向伟,陈斐,李峰.五大区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动态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4):97-101. [20]陈创练,张帆,张年华.地理距离、技术进步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南开经济研究,2017(1):23-43. [21]黄德森,杨朝峰.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创新能力收敛性分析[J].软科学,2017(1):44-48. [22]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9(9):94-105. [23]李晓阳,黄毅翔.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联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1):55-65. [24]林光平,龙志和,吴梅.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4):14-21. [25]刘明,王思文.β收敛、空间依赖与中国制造业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