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孙相东,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彼德·桑德斯.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M].张 浩,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 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吉登斯.后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界分[C]//郭忠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57-160.
[7]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惠斌,杨雪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布莱尔.第三条道路[C]//杨雪冬,薛晓源.“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
[9]吉登斯.为社会学辩护[M].周红云,陶传进,徐 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权力、财产与国家[M].郭忠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1]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 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2]布莱尔.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C]//陈 林,林德山.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5.
[13]吉登斯.左派瘫痪之后[C]//杨雪冬,薛晓源.“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4-65.
[14]Russell P H.The future of social democracy:views of lead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M].Toronto:Press of Toronto University,1999.
[15]Giddens A.A contemporay critiq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M].London:Macmillan Press,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