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海稳,马晓媚.数字资本主义建构逻辑的批判与超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 TERRANOVA T.Free labor: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J].Social text,2000(2):33-58.
[3] NIXON B.Toward a political economy of ‘audience labour' in the digital era[J].Triple C:communication,capitalism & critique,2014(2):713-734.
[4] LUND A.Playing,gaming,working and labouring:framing the concepts and relations[J].Triple C:communication,capitalism & critique,2014(2):735-801.
[5]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M].周延云,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6] 杨宇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阈下“玩工”劳动关系的再探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8):141-151.
[7] 谢富胜,邓可为.“劳动新形态”价值创造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3):15-27,157.
[8] 陈朦,蓝江.数据、劳动与平台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数字资本主义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24(1):109-116.
[9] 余斌.“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5):77-86,152.
[10] 徐艳如.当代西方左翼学者视域中的数字商品、数字劳动和数字资本——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辨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5(2):92-102,152.
[11] 邵彦敏,赵文瑄.论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J].经济纵横,2024(3):15-22.
[12] 张恂.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新样态及本质透视——基于马克思“资本—劳动”二元对立关系的分析框架[J].思想教育研究,2023(1):76-82.
[13] 黄再胜.算法控制、“自我剥削”与数字劳动的时空修复——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LPT研究[J].教学与研究,2022(11):97-112.
[14] 韩秋红,苟娇.数字时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新转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9-26.
[15] 张媛,许成安.数字资本主义下数字劳动的主体性发展困境与出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批判[J].江汉论坛,2022(12):13-19.
[16] 巩永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的形塑——当代西方左翼主体理论的样式、困境及矫正[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4):182-191.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 杰里米亚斯·普拉斯.零工经济的未来[M].张晓思,美事T2T团队,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2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 TREBOR S.Digital labor:the internet as playground and factory[M].New York:Routledge Press,2012.
[23] 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4] 魏郡.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休闲困境”:资本逻辑与主体疏离的双重张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3):11-22.
[25] 刘云杉.数字、资本与时间的辩证法: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化批判路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7-108.
[26] 何自力,彭李政.数字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隐性化研究[J].经济纵横,2025(1):9-21.
[27] 陆茸.数据商品的价值与剥削——对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用户“数字劳动”理论的批判性分析[J].经济纵横,2019(5):11-17.
[28] 莫里茨·奥滕立德.数字工厂[M].黄瑶,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29] 陈晓仪,常庆欣.从“血汗工厂”到“技术牢笼”: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22(4):14-21.
[30] 邓观鹏,顾友仁.数字资本主义时间剥削的本质意涵与批判超越[J].经济学家,2024(11):34-42.
[31] 聂嘉琪.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剥削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1-12.
[32] 刘伟兵.科技进步与自由时间的获得性悖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70-78.
[33] 倪瑞华.论技术主义对人类道德责任的消解[J].伦理学研究,2004(1):24-29.
[34] 乔纳森·克拉里.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M].许多,沈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5] 何自力,彭李政.试析数字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新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24(3):5-17,129.
[36] MANOKHA I.New means of workplace surveillance:from the gaze of the supervisor to the digitalization of employees[J].Monthly review,2019(9):25-39.
[37] 温晓年,欧阳彬.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剥削逻辑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1):50-63.
[38] 李谧.数字劳动还是数字消费:对数字劳动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辨正[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88-100.
[3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