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 林小标,李娜,陆玉麒,等.历史地理视角下丝绸之路空间格局及影响研究[J].地理研究,2022(11):3069-3087.
[3] 姚继德,纳绍骞.中世纪早期波斯地理文献中的西南丝绸之路[J].思想战线,2024(6):68-78.
[4] 张慧鹏.试论陆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如何实现数字技术产权保护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4):97-99.
[5] 陈程钰,崔睿玲,李靖汐,等.古今丝绸之路驿站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储运,2023(3):95.
[6] 翟少冬.敦煌烽燧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变迁[J].甘肃社会科学,2017(5):130-135.
[7] 陈奉林.从外交史的角度看东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以日本学者研究为中心的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62-72.
[8] 刘洁.高原丝绸之路视域下象雄文明东向传播的路线及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24(4):203-211.
[9] 丁宏,王明慧.边界流变与差异相容:从“丝绸之路”透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J].民族研究,2024(6):85-95,141.
[10] 李婉婉,张先清.从共有到共享:“一带一路”视域中的跨境文化遗产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23(6):145-155.
[11] 阙维民.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时空解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35-43.
[12] 索荣遥.基于三维WebGIS的考古发掘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测绘,2024(4):62-69.
[13] 胡泳,张文杰.从超级电脑到虚拟小镇:“人工智能代理”的媒介考古[J].现代出版,2024(6):18-32.
[14] 张萍.丝绸之路交通地理定位与道路网络复原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3-40.
[15] 牟乃夏,任浩楠,张灵先,等.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交通不均衡性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J].测绘地理信息,2022(1):30-35.
[16] BLAKE J.On defin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J].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00(1):61-85.
[17] 晁舸,王建新.逻辑语境下的文化遗产概念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8-44.
[18] DIAZ-ANDREU M,LUCY S.Archaeology of iden-tity[M].London:Routledge,2007.
[1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0] 车向前,张欣.系统性再造丝路文化符号对外传播[N].社会科学报,2024-06-13(6).
[21]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4-11-20(1).
[22] KUHN T 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
[23] 姚畅,黄剑波.动态的文化与生成的知识——关于文化遗产研究与知识生产的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24(3):101-112.
[24] 范炜,曾蕾.AI新时代面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智慧数据生成路径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2):4-29.
[25] DESSY H,BALLESTEROS L K O,VARIANT E N A,et al.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in the digital age,harnes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he future:a bibliometric analysis[J].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24(4):609-630.
[26] 苏伯民.敦煌文化发展新机遇[N].人民日报,2023-10-22(7).
[27] 袁峥嵘,王小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5-103.
[28] 黄明珠,越剑,薛婧.传统村落保护公众参与模式构建——以贵州云山屯遗产保护工作营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23(5):76-81.
[29]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30] 孙立会,周亮.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逻辑——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J].教育研究,2024(10):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