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spirit
的文章
1
以新质生产力繁荣精神文化生产的三维路径
周绍东,孙晓凤,项楠 2025年03期 [1-15][
摘要
](
87
)
[
pdf
1098KB]
(
88
)
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感知度提升策略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席岳婷,邓斌 2021年03期 [66-75][
摘要
](
1292
)
[
pdf
1821KB]
(
903
)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实践
李红星 2020年04期 [17-22][
摘要
](
1371
)
[
pdf
772KB]
(
853
)
4
“三不朽”的关联及其属性探究
董金裕
2017年03期 [8-14][
摘要
](
3223
)
[
pdf
623KB]
(
2585
)
5
现代性历史境遇下儒学理论发展的策略抉择
孙晓喜1,吕洋2 2015年04期 [90-94][
摘要
](
2553
)
[
pdf
469KB]
(
1704
)
6
丰富中国梦的民族文化特色
李刚,张志建 2014年04期 [109-115][
摘要
](
3598
)
[
pdf
1079KB]
(
1541
)
7
歌德《威廉·迈斯特》中的教育思想
王静
1,2
2013年04期 [115-119][
摘要
](
2089
)
[
pdf
1449KB]
(
3179
)
8
城市精神的哲学思辨
张伶俐 2013年03期 [80-86][
摘要
](
1936
)
[
pdf
1344KB]
(
1861
)
9
清明与文明
葛承雍 2013年03期 [17-20][
摘要
](
1554
)
[
pdf
1319KB]
(
1593
)
10
儒学与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重建
邹重华 2013年03期 [13-16][
摘要
](
2168
)
[
pdf
1325KB]
(
1594
)
11
从西南联大档案解读联大文化精神
张骞文
1
,黎新军
2
2013年02期 [105-107,114][
摘要
](
1783
)
[
pdf
1475KB]
(
2229
)
12
西方文明“双希”传统的哲学思考
张晓立 2012年04期 [80-84][
摘要
](
1746
)
[
pdf
726KB]
(
2772
)
13
“纪念杜甫诞生1 300周年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会议综述
姜一慧,张 倩 2012年04期 [34-36][
摘要
](
2570
)
[
pdf
548KB]
(
2067
)
14
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
肖云儒 2012年04期 [17-20][
摘要
](
1672
)
[
pdf
613KB]
(
3117
)
15
民族精神家园:历史的回顾与当代重建
刘学智 2012年04期 [8-16][
摘要
](
2096
)
[
pdf
604KB]
(
1845
)
16
大学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郑生忠 2012年02期 [121-124][
摘要
](
2061
)
[
pdf
1359KB]
(
1619
)
17
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自信 ——2012年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春龙 2012年02期 [21-23][
摘要
](
2105
)
[
pdf
1360KB]
(
2686
)
18
和谐思想与当代城市精神文化的建构
高东新 2010年04期 [65-70][
摘要
](
2186
)
[
pdf
1250KB]
(
1651
)
19
张载哲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罗高强 2010年04期 [55-59][
摘要
](
2465
)
[
pdf
179KB]
(
1837
)
20
秦文化的超地域特征和跨时代意义
王子今 2010年03期 [1-5,13][
摘要
](
1749
)
[
pdf
235KB]
(
2134
)
21
从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看守法与法治 ——由苏格拉底之死说起
武 艳
1
,倪 翔
2
2010年01期 [81-86][
摘要
](
1617
)
[
pdf
312KB]
(
1659
)
22
林伯渠与延安精神
王晓荣,叶建军 2009年04期 [100-104][
摘要
](
1747
)
[
pdf
1149KB]
(
1816
)
23
尼采哲学中酒神精神的美学阐释
原 雪
1,2
2009年01期 [107-110][
摘要
](
2757
)
[
pdf
1142KB]
(
4266
)
24
毛泽东荣辱思想分析
杜向民,汪治国 2007年02期 [68-71][
摘要
](
2265
)
[
pdf
135KB]
(
1279
)
25
意义的精神性救赎 ———论本雅明思想的精神关怀
刘志 2005年01期 [82-88][
摘要
](
1224
)
[
pdf
209KB]
(
1875
)
26
论清末民初的“新国民”思潮
车冬梅 2004年03期 [5-8][
摘要
](
1080
)
[
pdf
142KB]
(
1396
)
27
《仪礼》研究及其意义
马增强 2002年04期 [8-10][
摘要
](
1710
)
[
pdf
108KB]
(
2139
)
28
“同源文化”校风特点及其作用的比较研究
胡建波 2002年03期 [68-71][
摘要
](
2091
)
[
pdf
132KB]
(
1208
)
29
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吴桢婧 2002年03期 [65-67][
摘要
](
2043
)
[
pdf
108KB]
(
1217
)
30
大学理念的形成、特征和作用
王振华 2002年03期 [59-61][
摘要
](
2042
)
[
pdf
103KB]
(
1973
)
31
心灵向往与精神契合 ——评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知音现象
焦泰平 2002年03期 [48-51][
摘要
](
1175
)
[
pdf
135KB]
(
1251
)
32
孔子对西周神性观的改造
张晓虎 2002年01期 [7-9,15][
摘要
](
1612
)
[
pdf
145KB]
(
5001
)
33
科学技术效应论
王秀丽 2001年01期 [94-96][
摘要
](
1224
)
[
pdf
103KB]
(
1102
)
34
纵横交错:当代中国价值信仰建设的本源维度
陈迎年 2016年03期 [24-28][
摘要
](
2521
)
[
pdf
475KB]
(
1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