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oa 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阐释与发展进路笔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1 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战略、理论、生态和发展逻辑,包括深化数据要素配置改革、加强资源管理以及鼓励应用创新等重要任务,它反映了行政权威与部门诉求、行政逻辑与市场逻辑以及数据安全与技术支持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方法”意识在公共数据资源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赋能公共数据治理,该过程需要技术、组织和条件保障。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要遵循坚持市场驱动与政府调控、纵向统筹与横向协调、创新引领与规范约束、发展优先与安全保障的原则,做到优化开发机制、破除信息壁垒以及加强风险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能够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绩效,其中包含网络贯通、数据上云、算法治理和终端服务等举措,能够分别实现数字政府建设的数据“连接”、业务“赋能”、主体“协同”以及组织“重构”,应健全数据基础制度、高效供给数据资源、强化数据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跨域合作以及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推进数据要素化治理,当前面临着体系不健全、技术体系难以支撑、市场体系不成熟的困境,应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以及优化市场调节作用。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1 37 1037154 范丽莉<sup>1</sup>,张翔<sup>2</sup>,叶志鹏<sup>3</sup>,武小龙<sup>4</sup>,沈费伟<sup>5</sup>,董鹏<sup>6</sup> 中国共产党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基本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2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奋斗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不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认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和积累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源头不能丢、坚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基本经验等。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38 48 589138 戴木才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内涵特征、历史经验与路径选择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3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新跃升的关键力量,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演变,深入分析其内涵与历史发展,探讨因地制宜方法论在不同区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用性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表现出数字、绿色、蓝色、红色、协作、开放等多样化形态与质态特征。因地制宜的发展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产业协同和要素集聚,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强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研究表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需通过优化政策支持、完善投资体系、提升生产力机制,确保政策落地,助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49 62 931418 侯冠宇<sup>1</sup>,赵万鑫<sup>2</sup>,张震宇<sup>3</sup>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逻辑、核心要义和战略支撑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4 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明晰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厘清其核心要义,研究其主要战略支撑。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创新为牵引,以数农融合为关键路径,以绿色发展为内在要求,在推动传统要素升级拓展的基础上,助力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应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村全产业变革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城乡融合、数农融合、农业科教协同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需要构建资源要素统一的大市场,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巩固高效优质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赋能增速。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63 75 926476 陈浮<sup>1</sup>,蒋非非<sup>1</sup>,于昊辰<sup>2</sup>,朱新华<sup>1</sup>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基于机制视角的理论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大幅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形成的农业新型生产关系能够优化社会财富分配关系,确保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对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是通过推动培养农业创新人才、发展数字农业驱动农业高质高效、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农业经济循环等路径,重塑农业经济结构,催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组织形式,增强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共同富裕。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76 90 646013 张明明 数字商务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突破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6 为了探究数字商务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适应全球化新趋势和建设贸易强国的战略需求,对数字商务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突破路径进行研究。基于《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的“数商兴贸”行动,通过对“数字商务”含义和特征及“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进行概念界定,对数字商务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宏观逻辑进行理论分析,探究数字商务进一步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商务作为商务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改善贸易方式、创新服务贸易供给方式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同时也面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足、数字化发展不平衡、数字人才短缺、网络安全威胁等困难和挑战。研究表明,为应对风险挑战、突破发展困境,政府、企业等社会群体要协同发力,通过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缩小数字化发展差距、培育数字专业人才、营造良好数字网络环境等路径,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在商务领域的赋能效应,全面提升商务各领域数字化水平,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91 107 1505669 王孝松,曾莉娟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时空分异及对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7 为探究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时空分异水平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相关数据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Dagum基尼系数、β收敛模型探析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时空演进规律特征、区域差异、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各维度呈现不同的特征;制造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明显、空间效应显著,存在区域转移趋势和时空收敛状态;造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时空差异的原因包括要素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历史、生产要素、供应链效率、市场条件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研究表明,要发挥制造业发展质量较高区域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制造业均衡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制造业发展质量较低区域的后发优势,形成对高质量发展区域的追赶效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技术人才,突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瓶颈;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强化制造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惩环境破坏行为,严守环境保护底线,推进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108 132 1872951 刘明<sup>1,2</sup>,朱威伟<sup>2</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