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oa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0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针对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展开多方面多较多研讨。研究认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基础地位和人才资源的引领地位,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深刻把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推进策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推进和系统集成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统筹处理好事关科技创新的重大原则和重要关系;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党的领导作用,推动多种经济体联合攻关,用好国际资源加快国家战略高新技术转化应用,优化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促进各类数据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链条部署和打造企业生态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创新,加强导师、工程师、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体系化、集成化能力,深化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加强人才资源战略支撑,注重人才力量发展长效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交流机制和引进国际人才等领域的改革,支持全面创新。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5期 1 37 1117749 杜彬恒<sup>1</sup>,吴琦<sup>2</sup>,张可云<sup>3</sup>,钮钦<sup>4</sup>,刘现伟<sup>5</sup>,卢晓梅<sup>6,7</sup>,周勇<sup>8</sup> 全过程人民民主:“谁的民主”的主体应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02 民主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本质上是对人民主体价值和利益的应和与表 征,“谁的民主”成为民主的核心命题具有应然之义。为了印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合理性与 合法性,进一步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属性,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研究视阈, 深刻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主体地位。研究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 主新成果和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 根本遵循,以“为了人民”为逻辑起点、“依靠人民”为内生动力、“惠泽人民”为价值旨 归,建构起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研究表明,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表征人民的主体地位,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也凸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更生动应和了“谁的民主”这一根本命题,系统超越了西方民主 的人民缺位,有利于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塑造中国民主形象。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5期 38 51 616851 陈怀平,张雯 双循环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03 为了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与路径,利用2009—2019 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而除外)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构建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指 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于K-means聚类算法揭示31个省份的出口韧性水平差异;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地 区出口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构造工具变量、加入更多控制变量、替换数字经 济与出口韧性测度方式以及缩尾处理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发展数字经济 显著提高了地区出口韧性,数字载体与数字产业对出口韧性均有显著提升效应;生产 规模效应、流通连接效应和本地市场效应是数字经济通过国内大循环促进地区出口 韧性的渠道;数字经济的出口韧性提升效应体现出“雪中送炭”的普惠包容性,即 在内陆、出口韧性非稳健、实体经济水平较低和市场分割度较高地区更明显。研究 表明,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出口韧性提升效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全方面 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出口韧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注重数 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5期 52 68 1061940 孙铭,高文洁 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国际竞争力的逻辑、形势与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04 当前时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技术革命与产业 变革加快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国际竞争形势深刻变化。为了探寻中国如何适应日 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局势,研究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逻辑,深 入分析国际竞争的新趋势和中国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路径。研究 发现,新质生产力是一国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的构建有助于一国 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当前国际竞争呈现出以科学技术创新为竞 争导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竞争领域、以产业政策与贸易限制措施为主 要竞争手段、以数据治理为国际竞争新赛道的特征。研究表明,为加快发展新质 生产力塑造国际竞争力,需要构建差异化导向的高层次竞争优势,推动市场消费 升级加快供给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 转型,从而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5期 69 83 721732 李嘉桐,韩永辉 智慧交通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05 随着技术革命与空间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加速重塑,推动智慧交通系统与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构建三维立体城市空间的关键路径。基于空间协同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空间句法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韧性城市理论等,分析智慧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特征和低空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探索两者的空间协同机制和协同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研究发现,智慧交通系统为低空经济提供了高效的地面支撑和空间信息服务,低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智慧交通系统向三维空间的延伸和创新;低空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一个立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空间体系,通过科学规划低空交通走廊、合理布局空中枢纽、优化地空接驳设施的空间分布,低空经济能够创造出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经济增长点;智慧交通与低空经济的空间协同机制体现了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可以通过空间布局、技术应用和管理制度的协同,构建三维立体交通网络,优化空地一体化枢纽布局,推进智慧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空间规划法规和管理机制等,形成新型城市空间治理模式,推动城市向智能、高效、宜居的方向发展。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5期 84 100 645093 杜智民,高超,陈泽鹏 无人驾驶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与应对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06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变革升级,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愈加显著,对就业结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劳动力市场会出现结构性失业风险,特别是低技能驾驶岗位面临较高的替代可能性;同时,在新兴技术领域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长,对劳动者技能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文献分析和历史交通变革案例对比,基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技术冲击对经济的短期波动与长期 增长影响,揭示了无人驾驶技术对传统岗位的替代效应、新兴岗位的创造效应 以及生产率的提升。研究发现,无人驾驶技术将显著减少传统驾驶员岗位, 导致结构性失业和工资水平下降,但也推动高技能岗位的增长,并为高精 度地图、智能交通系统等新兴领域带来了就业机会,提升了整体运输效率和经 济增长潜力;然而,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难以快速跟上技术变革,导致就业市场 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压力。研究表明,无人驾驶技术带来的就业冲击需要通过政策 干预和技能再培训加以缓解;应制定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就业匹 配和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推动相关法规建设;通过构建高效的 就业生态系统,技术进步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长远益处。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5期 101 114 622696 赵科翔,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