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鲁春霞.“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21(1):8-1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EB/OL].(2017-02-20)
[2021-11-20]. 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4]刘加平.西建大建筑学人:历史担当,西部栋梁[J].世界建筑,2021(5):8-9.
[5]陈峰.发挥学科优势 建设交通强国[J].铁道学报,2019(41):3.
[6]侯勇,钱锦.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评价与创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66-76.
[7]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
[2021-11-20].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208/c10
53-28935842.html.
[8]陈宇东,李海侠,李峰锐,等.环境磁学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化工矿物与加工,2021,50(6):50-52.
[9]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10]于林.道路景观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4):342-344.
[11]郭洪太.我国交通运输实践的发展历程与交通强国建设展望[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4):5-8.
[12]本报评论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EB/OL].(2020-08-13)
[2021-11-20].http://sd.people.com.cn/
n2/2020/0813/c362710-34223982.html.
[13]朱敏.西安浐灞生态区城市绿地空间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20-12-23(10).
[15]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6(1):6-19.
[16]本刊编辑部.速读[J].中国公路,2018,(13):16-19.
[17]本刊编辑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J].铁道技术监督,2019,47(10):4.
[18]段进,邵润青,兰文龙.空间基因[J].城市规划,2019,43(2):14-21.
[19]本刊编辑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城市规划,2016,40(1):5.
[20]曹柳星,贺曦鸣,窦吉芳.“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24-30.
[21]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22]张维光,吴慎将,潘永强,等.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专业升级改造途径研究——以光电信息与科学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7-22.
[23]姚威,毛笛,李飞,等.新工科建设中的“中国特色”探索——基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文本的扎根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17-23.
[24]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 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5]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26]李晋馥,曹树谦.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488-492.
[27]高珊,黄河,高国举,等.“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