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 洛.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J].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2003(20):139-207.
[2]胡发贵.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忍”[J].社会科学战线,2003,26(4):20-24.
[3]杨国枢,陆 洛.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海钟.人性、人生、人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李敏龙,杨国枢.中国人的忍: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2000.
[6]葛鲁嘉.本土心性心理学对人格心理的独特探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125-130.
[7]刘承华.文化与人格[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8]张海钟.河西走廊农民社会心理的多学科现象学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3,21(4):9-14.
[9]陈 萍.中国人尚忍心态的心理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10]杨慧芳,郭永玉,钟 年.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探新,2007,27(1):3-8.
[11]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汪凤炎.“尚和”: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1):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