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孝博.荀子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3]杜国庠.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55.
[4]臧一冰.中国音乐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5]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王先谦.荀子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7]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M]. 济南:齐鲁书社,2007.
[8]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9]褚彬杰,谭家健,王景琳.先秦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0]朱 熹.朱子全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马积高. 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许 结,郭维森.中国辞赋发展史[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3]荀 况.荀子校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4]刘跃进.七言诗渊源辑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44-48.
[15]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M]. 北京:中华书局,1990.
[16]伏俊琏.《汉书·艺文志》“成相杂辞”“隐书”说[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9):52-56.
[17]黎传绪.中国说唱文学之祖新探:荀子《成相篇》在中国说唱文学史的价值和地位[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5(3):71-75.
[18]支菊生.荀子《成相》与诗歌的“三三七言” [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8):131-135.
[19]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0]姚小鸥.“成相杂”辞考[J]. 文艺研究,2000,22(1):88-99.
[21]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