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殷 翔,郭全芝.嵇康集注[M].合肥:黄山书社,1986.
[3]王晓毅.王弼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郭 象.南华真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2001.
[8]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2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0]徐 斌.魏晋玄学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1]张瑞雪.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三个层次[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67-71.
[12]葛荣晋.道家哲学智慧与企业家的潇洒人生[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55-66.
[13]付粉鸽.老子生命观的形上学追问[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61-65.
[14]王 雪.论王弼“得意忘象”方法论的革新[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3.
[15]王文亮.中国圣人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