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红娜.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2]池漪.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 [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黄兴亮,任婷婷,何帆.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陕西建筑,2013(6):32-34. [4]姜新佩,李莹,张胜彦,等.建筑垃圾人工砂配制混凝土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11):82-85. [5]石世英.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6]陆宁,陆路,李萍,等.中国城市建筑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79-82. [7]刘振华,郭一令.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再资源化的现状及课题[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4(4):87-90. [8]王罗春,赵由才.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1):20-23. [10]杜婷,张勇,昌永红.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2):35-36. [11]隋玉武.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12):38-41. [12]李南,李湘洲.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6):41-44. [13]刘永民.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08,17(3):21-27. [14]孙丽蕊,陈家珑.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2012,43(7):598-600. [15]姚磊.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及其产业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2. [16]赵爽,郑飞.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法律制度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6-112. [17]魏秀萍,赖芨宇,张仁胜.建筑垃圾的管理与资源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3):25-29. [18]郑胤.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19]张琦.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0]王波.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1]李树逊,罗攀,庞晓明,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其生命周期评价[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6):817-821. [22]石世英.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3]李惠强,杜婷,吴贤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