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金 丹.黄道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马 琳,邵 捷.黄道周[M].台北:石头出版社,2006.
[4]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宋明理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容肇祖.明代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92.
[6]衷尔钜.黄道周与刘宗周哲学思想比较[J].甘肃社会科学,1989(5):50-54.
[7]丁浴贤.论黄道周孝道观的民本意义[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3):1-6.
[8]郑晨寅,汤云珠.黄道周与《孝经》的历史遇合[J].孝感学院学报,2010,30(5):26-31.
[9]洪 思.黄道周年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10]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黄道周.黄漳浦集[O].清道光十年福州陈寿祺刻本.
[12]朱彝尊.经义考[M].台北:台北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筹备处,1997.
[13]黄道周.孝经集传[O].清文渊阁四年全书本.
[14]吕维祺.孝经本义[O].中华书局影印本.
[15]黄道周.黄石斋先生文集[O].清康熙五十三年刻本.
[16]孙承泽.山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17]黄道周.榕坛问业[M].台北:广文书局,1964.
[18]侯仁之.燕京学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9]黄道周.坊记集传[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