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牟 红,杨 梅.区域旅游合作联动的空间组织:以重庆区域旅游合作为例[J].企业经济,2006,27(4):117-118.
[3]毛 焱,梁 滨,刘承良.区域旅游时空战略:基于空间组织系统的理论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1):68-71.
[4]姜作陪.资源配置: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23-28.
[5]石忆邵,何书金.城乡一体化探论[J].城市规划,1997,21(5):36-38.
[6]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高 远,朱海洋,范子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6):72-77.
[8]王 娟.中国省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定量评价[J].人文地理,2006,21(3):78-82.
[9]刘笑明,李同升.区域观光农业空间布局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15-20.
[10]曾光敏,吴良生.珠三角旅游营销圈的形成与运作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22-125.
[11]崔晓明,Ryan Chris.欠发达地区旅游合作研究:以陕南安康、汉中两市旅游合作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115-120.
[12]丁艳平.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共生系统的构建研究[J].特区经济,2010,28(1):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