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莱斯特·塞拉蒙.非营利领域及其存在的原因[C]//李亚平,于 海.第三域的兴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国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008中国慈善捐助报告[EB/OL].(2009-03-10)
[2009-03-20].http://www.donation.gov.cn/sites/2008annual/index_1_wzy.jsp?ColumnID=317&TID=20090310153537312286907.
[3] 李国林.略论政府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求实,2005,47(5):53-56.
[4]谢 蕾.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8(1):89-92.
[5]王卫平,黄鸿山.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8):98-103.
[6]游子安.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7]孙晓莉.西方国家政府社会治理的理念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研究,2005,27(2):7-11.
[8]Benjamin G,Ralph K,Salamon L M.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2.
[9]桂世勋.关于完善中国慈善事业政策法规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5-10.
[10]曹 明.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有效治理的路径探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