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戴生岐.史记中的交通文化撮要[J].人文杂志,1998,42(3):15-1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戴生岐.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价值哲学之透视[J].唐都学刊,2001,17(1):10-1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列 宁.列宁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8]湛垦华,沈小峰,等.普利髙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杨宇立,薛 冰.市场公共权力与行政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3]赵家祥.唯物史观的核心与当代现实: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14]樊小贤,戴生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15]戴生岐.东亚价值观的基本积淀和建构理路[J].宁夏社会科学,2007,26(6):28-30,194.
[16]戴生岐,王 慰,张保亚.西部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意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6):109-113.
[17]黄达强.交通行政管理[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18]戴生岐.理论社会学新视域[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