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 京.关注“陕西现象”[J].发展,2003(10):27-28.
[2] 上官鸣.对“陕西现象”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111-114.
[3] 王俊熙.陕西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3):94-97.
[4] 常永华.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异动现象及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22,(4):388-390.
[5] 白永秀.观念滞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陕西为例[J].唐都学刊,2002,18(2):5-13.
[6]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王冠华,刘 为,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7]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 诺 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 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9]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0] 科 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 陈 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诺 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2] 詹姆斯·A·道.发展经济学的革命[M]. 陈 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3] 孙宽平.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5] 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J].经济地理,2005,25(4):437-441.
[16]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M].于 晓,陈维纲,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7] 张圣平.偏好、信念、信息与证券价格[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18] 肖 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 [M].陆 铭,陈 钊,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9] 帕特里克·明福德.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M].方福前,刘小波,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0]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1]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2] 诺 斯.动态经济世界中的经济理论[J].经济译文,1995(3):1-6,17.
[23] 赵 岗.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24] 樊 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4年度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5] 卡拉·霍夫,斯蒂格利茨.大爆炸之后:后共产主义社会法治形成的障碍[C]//吴敬琏.比较:第17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17-134.
[26]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 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7] 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