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保卫.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的形成背景及理论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4):27-33. [2]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2016-02-19)[2017-01-0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219/c102428136159.html. [3]人民日报社论.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N].人民日报,2016-02-20(4). [4]邓绍根.“党媒姓党”的理论根基、历史渊源和现实逻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8):5-14. [5]李彬.再塑新闻魂——浅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科学与价值[J].新闻记者,2016(6):4-16. [6]裘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上海新闻舆论战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笔谈——把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紧紧抓牢[J].新闻记者,2016(11):4-6. [7]南长森,王颖.传播效果发生的范式及其嬗变对我国当代传播学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5),148-158. [8]张志安,吴涛.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业的重构——以结构、生产、公共性为维度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44-50. [9]尹鸿.视频新闻的未来:走进新闻[J].新闻记者,2016(7):13-14. [10]王维佳.专业主义的挽歌:理解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生产变革[J].新闻记者.2016(10):34-40. [11]杨伯溆.媒介融合与国家介入的意义——以新媒介平台新浪微博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5):54-58. [12]黄楚新,王丹.2014~201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问题与趋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5):131-136. [13]汪晓东,曹树林,于洋.深度融合 构筑媒体新版图[N].人民日报,2017-01-05(2). [14]张腾之.中国广电媒体融合的驱动路径与未来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5):8-13. [15]黄旦,李暄.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13-20. [16]潘一凡,杨媛.范式转型:重建新闻传播学的几个问题——第一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圆桌会议纪要[J].新闻大学,2016(2):138-140. [17]陈刚.数字逻辑与媒体融合[J].新闻大学,2016(2):100-106. [18]朱春阳.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学习什么[J].新闻记者,2016(5):53-58. [19]崔保国,何丹嵋.清华大学研究报告:201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大趋势[EB/OL].(2015-06-15)[2017-01-01].http://www.cssn.cn/dybg/dyba_wh/201506/t20150615_2035014_9.shtml. [20]赵准.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传播力建设——从报业转型的缺失看融合的路径选择[J].新闻记者,2016(4):54-58. [21]李欣人.再论精神交往: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与传播学的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8):19-23. [22]唐荣堂,李雪.网络化社会:传播与社会互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J].新闻大学,2016(2):141-145. [23]彭曙光.融媒时代新闻表达的创新路径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7):98-102. [24]金莉萍.颠覆与重构:新闻融合传播的策略与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158-159. [25]徐世平.互联网+ ,传统媒体怎么+ 上去[EB/OL].(2015-06-08)[2017-01-01],http://www.caanb.com/portal.php?mod=view&aid=2889. [26]裘新.道正声远,永远的山丘——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推进上海报业集团深度融合,整体转型[J].新闻记者,2016(4):4-14. [27]方洁,胡杨,范迪.媒体人眼中的数据新闻实践价值、路径与前景—一项基于七位媒体人的深度访谈的研究[J].新闻大学,2016(2):13-19. [28]张烨.大数据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6):126-131. [29]匡文波,黄琦翔.大数据热的冷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6(8):134-148. [30]刘德寰,李雪莲.数据生态的危险趋势与数据科学的可能空间——兼谈中国市场调查业的现状与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21-27. [31]邓建国.机器人新闻:原理、风险和影响[J].新闻记者,2016(9):10-17. [32]李涵.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研究[J].当代传播,2016(3):75-79. [33]彭兰.“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3):120-125. [34]谢新洲,李冰.新媒体在凝聚共识中的主渠道作用与实现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5):5-11. [35]易钟林,姚君喜.新媒体产品创新的特征与过程[J].现代传播,2016(3):129-132. [36]杨洸.社会化媒体舆论的极化和共识——以“广州区伯嫖娼”之新浪微博数据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66-79. [37]董天策.从网络集群行为到网络集体行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相关研究的学理反思[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80-99. [38]许鑫.十年来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进路、视角和框架[J].当代传播,2016(5):35-39. [39]熊茵,赵振宇.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及风险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2):79-82. [40]刘宏宇,蒋欣逸,魏祯.论微博现实困境的形成机制及解决途径——基于腾讯微博案例调查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4):157-176. [41]佚名.《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对行业作出十大展望[J].新闻记者,2016(7):82. [42]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2). [4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44]张咏华,扶黄思宇.自律是网络秩序的第一要素——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J].新闻记者,2016(8):73-79. [45]顾洁.新制度主义理论下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与理论框架重塑[J].当代传播,2016(1):67-70. [46]周勇.尊重网络传播规律,促进网络健康发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6):5-12. [47]陈丽,胡永明,张廷丽.回望2016年互联网治理:云销雨霁 天朗气清[EB/OL].(2017-01-03)[2017-01-04].http://sd.people.com.cn/n2/2017/0103/c373025-2954 5225.html. [48]胡钰,虞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国际新闻界,2016(8):92-115. [49]黄旦.对传播研究反思的反思——读吴飞、杜俊飞和张涛甫三位学友文章杂感[J].新闻记者,2014(12):40-49. [50]胡翼青.重塑传播研究范式: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51-56. [5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52]胡冯彬,于晴.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学创新——第8届中国新闻学年会综述[J].新闻记者,2016(3):88-91. [53]徐佳.追求真理、开宗立派、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创新研讨会综述[J].新闻大学,2016(5):134-138. [54]朱婧雯.认知传播:深化学科建构与研究实务—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5):158-159. [55]邵培仁,王昀.本土化方法革新:一种认知传播视角的回应[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5):14-20. [56]黄旦,王辰瑶.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学——学术对话录[J].新闻记者,2016(7):4-11. [57]王静.公共传播:新理念、新挑战、新机遇——第十三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南京开幕[EB/OL].(2016-10-15)[2017-01-04]http://ex.cssn.cn/zx/bwyc/201610/t20161015_3235991.shtml. [58]胡百精,杨奕.公共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与传播学范式创新[J].国际新闻界,2016(3):61-80. [59]张昆.一流大学传媒教育定位的困惑与思考[J].新闻记者,2016(2):54-59. [60]胡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着力点[J].现代传播,2016(7):147-150. [61]朱清河.市场化趋势下高校新闻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8):6-12. [62]陈积银,杨廉.哥大新闻学院数据新闻教学的解读与借鉴[J].新闻大学,2016(5):126-133.